研究方向 : 正常情绪的神经编码机制、异常情绪(如抑郁症)的神经环路及分子机理、社会地位的神经环路机制
综合信息 : 为什么我们能够感受到快乐,爱,恐惧,愤怒和焦虑?情感和理性在大脑中怎样相互影响和交锋?各种各样的情感不仅使我们的生活充满色彩,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抉择。同时作为社会动物,我们的情绪和健康又受到多种社会行为的调节。对情绪、动机与社会行为这些高级脑功能机...
研究方向 : 主要研究感知觉形成的分子机理,以及遗传缺陷、衰老等引起的感知觉障碍的基因和药物调控,为药物研发、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综合信息 :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感知觉形成的分子机理,以及遗传缺陷、衰老等引起的感知觉障碍的基因和药物调控,为药物研发、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科研项目】1. 科技部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科学重大项目课题:内脏觉机械感受的分子细胞与环路机制,2021-2026年,课...
研究方向 : 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转化研究
综合信息 : 1. 脑科学与脑医学(基础医学):情感和情感障碍的神经环路和分子机制研究2. 精神病学方向(临床医学):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 神经元信息感受重要蛋白质膜转运的结构基础、调控及功能研究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NMDA受体亚型装配、膜运输及功能差异的分子机制研究、PICK1蛋白磷酸化位点的鉴定和磷酸化功能研究、吗...
综合信息 : 1. 神经元信息感受重要蛋白质膜转运的结构基础、调控及功能研究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首席科学家:罗建红)2. NMDA受体亚型装配、膜运输及功能差异的分子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30730038 2008-2011(罗建红)3. PICK1蛋白磷酸化位点的鉴定和磷酸化功...
研究方向 : 1)抑制性神经元可塑性与学习记忆的分子机制。(2) 神经元钙离子信号通路紊乱与精神性疾病如自闭症和智力障碍间的关系。(3)神经元自噬调控机制与突触可塑性和神经退化性疾病的关系
综合信息 : ~News ~课题组主要由博士后、博士生构成,目前有6名博士后和7名博士生,所有博士后入站2年内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实验室技术平台完善,目前拥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体离体电生理记录系统、行为学平台和分子生物学平台;目前开放“百人计划”研究员、特聘研究员、...
研究方向 : 突触可塑性的分子细胞学机制及其与神经精神疾病,如自闭症的关系;动物摄食行为的分子及环路机制
综合信息 : 1. 突触部位谷氨酸受体运输相关的蛋白质机器鉴定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谷氨酸受体的突触定位决定了突触的信号传递及可塑性的实现。我们通过生化方法鉴定参与谷氨酸受体运输不同环节的关键蛋白分子,并研究其参与谷氨酸受体运输的机制及调控方式。2. 突触活性调控基因表达的信...
研究方向 : 1)神经退行性疾病尤其是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机理;(2)神经干细胞尤其是成年动物海马中新神经元生成及其在神经环路调控中的作用。
综合信息 :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是最常见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也是老年人群中导致痴呆的主要原因。AD病人脑中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包括由于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 Aβ)过度聚集导致的胞外淀粉样斑块(amyloid plaques)的形成,以及由tau过度磷酸化导致的胞内神经缠丝...
研究方向 : 光遗传学;基于先进光学成像技术的神经环路与结构研究;生物组织内微弱及复杂荧光信号的识别、提取、处理和分析;开发和改进各类显微成像及光学操控设备
综合信息 : 通过光学工程与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紧密交叉融合,从神经突触到神经环路进行多尺度多维度的深入探索,揭示神经系统的前沿问题;通过光学工程与临床病例的紧密结合,研究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佐证和依据,为相关新型医疗设备的设计提供...
研究方向 : 1) 利用光遗传学、动物行为学和电生理的方法鉴定、探索大脑中先天性恐惧相关的神经环路。 2)研究丘脑感觉突触经验依赖可塑性的机制、功能意义及分子、细胞机制。 3)星形胶质细胞...
综合信息 : 先天性恐惧的神经环路研究先天性恐惧,指的是动物体无需学习,可以通过遗传获得的对特定物体,环境或境遇的恐惧。比如,老鼠怕猫。哪怕是从未接触过猫的实验室饲养的小鼠,第一次遇见猫时也会恐惧,害怕。先天性恐惧这种负面情绪对生物体有效躲避危险环境,从而在漫长的历史进化过...
研究方向 : (1) 早年环境调控大脑发育与认知功能的分子机制; (2) 单、跨模态丰富经历调节情绪的环路机制
综合信息 : 王晓东博士,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4月博士毕业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精神病学研究所/慕尼黑大学生物学专业;2011年5月至2012年11月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精神病学研究所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开展研究工作,任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