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为什么我们能够感受到快乐,爱,恐惧,愤怒和焦虑?情感和理性在大脑中怎样相互影响和交锋?各种各样的情感不仅使我们的生活充满色彩,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抉择。同时作为社会动物,我们的情绪和健康又受到多种社会行为的调节。对情绪、动机与社会行为这些高级脑功能机制的研究是当今神经科学最重要的基础研究方向之一。我们课题组致力于研究情感与社会行为的神经基础和可塑性机制。我们将利用最前沿的电生理,光遗传学和细胞,分子生物学等多层面研究手段,应用离体脑片,和整体动物模型对情感相关的神经环路进行进行细胞和环路水平的研究。课题组目前的研究方向包括:
正常情绪的神经编码机制
在近一个世纪神经生物学在感觉系统的神经编码问题上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然而,内在的情绪在大脑中怎样被表征,被编码,仍远未解决。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我们在同一个动物脑中,利用神经元活性标记分子c-fos同时标记两种不同的情绪环路,比如由吗啡注射所激活的快感,与足部电击所活化的负面情绪的神经环路。利用这一双标记技术我们在大脑的不同脑区观察到多种独特的表征形式,为后续的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使在单细胞层面和全脑范围同时考察两种不同行为或生理刺激的编码模式成为可能(1)。
异常情绪(如抑郁症)的神经环路及分子机理
抑郁症影响着千万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表明: 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继心脏病之后影响世界人民健康的第二大症患。在全世界范围内至少有10%的人口受到过抑郁症不同程度的困扰。我们的课题关注和负面情绪密切相关的大脑核团-缰核。通过高通量定量蛋白质组学的方法,我们已系统筛选出在抑郁动物的缰核中有异常表达的基因。在此基础上, 我们将结合药理学, 脑区定点的基因操作进行在体研究,为理解抑郁症的发病机理以及治疗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提供新的视角和分子靶点(3)。
社会地位的神经环路机制
社会等级是具有社会性动物群体中几乎最基本的行为范式。它利于群体的稳定性,并且根据等级位置对个体的多项生理指标和健康状态有显著的影响。这一复杂社会行为由内在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如好胜心,坚持力,社交技巧等性格因素)和外在的因素(社会关系,经历等)共同决定。而行为范式的缺乏使对其内在生物机制的研究一直难以有效地开展。我们团队首次在小鼠中为研究社会等级确立了可量化的行为学范式,并进而通过在体的基因操作揭示内侧前额叶mPFC脑区对相关社会行为起决定作用(2,4)。我们正在利用光遗传学来经一步解析内侧前额叶皮层上下游参与社会地位调控的神经网络,并在动物行为过程中对mPFC神经元进行实时的记录和调控。
近期发表文章
教授、博士生导师
地址 : 医学院科研楼B座417
电话 : 0571-88981720
E-mail : huhailan@zju.edu.cn
实验室网站 : http://www.hailanhu-lab.net/
研究方向 : 正常情绪的神经编码机制,异常情绪(如抑郁症)的神经环路及分子机理,社会地位的神经环路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