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会在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简称“脑院”)举行。7月5号中午,“师说·教授有约”第八期活动在医学院教学楼1楼教B讨论室F004召开。本次交流会由脑院第一党支部发起,旨在通过深入对话,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邀请脑院研究员郭方老师,为脑院的博士及博士后研究生们答疑解惑,共同探索科研生活的真谛与人生规划的方向。
郭方研究员,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2011年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10-2017年在美国布兰迪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于2017年Nobel奖获得者Michael Rosbash。 2018年回到浙大建立实验室。主要从事调控果蝇昼夜节律,睡眠以及各种行为的分子和神经回路机制的研究。
活动伊始,郭方老师以亲切的话语开场,他鼓励同学们敞开心扉,分享自己在科研学习中的困惑与感悟,同时也期待前辈们的宝贵经验能为大家的成长之路点亮明灯。随后,郭方老师与学生们,围绕“师生关系”、“科研生活”及“人生规划”三大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了如何在科研道路上保持热情与坚持,如何有效管理时间以平衡科研与生活,以及如何在面对挑战时调整心态、寻找突破口的经验。
对学生如何更好的成长这一问题,郭方老师从老师的角度给出了对学生们的建议:希望学生要有主观能动性,要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是很难走出自己的舒适圈的,就像胡海岚老师组所研究的胜利者效应所阐述的: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并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谈及“科研生活”,郭方老师对于“研究生们改如何储备课题”这一问题结合自身经历给出了答案:要努力装满自己的工具箱,即要学习和掌握足够多的技术;要多阅读文献,储存足够的知识;多听报告,不拘于线上或线下的形式,主要听报告的思路,筛选与自己课题相似的范式。
在“人生规划”方面,郭方老师鼓励同学们要有远大的志向和明确的目标。他们表示,人生规划并非一成不变,而应根据个人兴趣、能力及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重要的是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和持续进步的动力,不断提升自我,为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次交流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加深了脑院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更为同学们在科研道路上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脑院的博士及博士后研究生们定能在科研领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