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党建工会  党建  理论学习

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发布日期 :2017-04-27    来源 :系统管理员    阅读次数 :1286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发表的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即“八荣八耻”,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坚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根本要求。

(以下内容为摘录)

1.荣辱观-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保证

在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 作为一个享有世界盛誉的“礼义之邦”, 历来重视社会道德观念对人、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古代先贤哲人认为:人与禽兽的区别, 就在于人有荣辱之心。孟子说:“无羞恶之心, 非人也。”知荣知耻、知善知恶、知是知非是为人之本。朱熹说, 知耻乃做人之本。他指出, 人只有“耻于不善”, 才能“至于善”。做人要有道德, 要知荣知辱的道德格言, 成为人们激励或约束自身行为的道德座右铭。如:“宁可穷而有志, 不可富而失节”,“人不可以无耻”等等。在这种社会价值导向的引领下, 历史上产生了岳飞、文天祥、范仲淹、林则徐等为世人敬仰, 具有崇高品德的楷模。荣与辱的社会价值观, 不但是人生价值体现的规范和准则, 而且还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管仲认为, 在治理国家中应融入社会价值道德观念, 并且要以此来作为立国之纲。为此,他提出了:“礼义廉耻, 国之四维”的思想。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指出:“不廉则无所不取, 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 则祸败乱之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 而无所不取, 无所不为, 则天下其有不乱, 国家其有不亡者乎。”这里的意思是, 荣与辱的道德观念, 直接关系国家的存亡, 只有做到: 知廉而不取, 知耻而不为, 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正是中华民族优秀的社会道德观念, 才有了中国历史上, 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清朝的“康乾盛世”。由上可见,以荣辱观为社会价值导向的道德观念, 在中国历史发展中, 即是人们思想道德的升华, 又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和因素。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是社会主义基本的思想道德准则。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的统一。而且站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 要求人们“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 坚持什么, 反对什么, 倡导什么, 抵制什么, 都必须旗帜鲜明。”“八荣八耻”顺民意、合民心、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对匡扶社会正气, 实现中华民族复兴, 促进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具有重大而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 我们现在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就要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社会主义荣辱观, 为我们弄清楚应该坚持什么, 反对什么, 从思想道德上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其次, 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但要体现在物质发展上, 而且还要体现在精神文化发展上。我们追求什么样的发展、为什么要发展、如何发展, 能否使科学发展观真正得到落实, 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价值观支撑和伦理道德保证。再次, 荣辱观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我们所要的和谐社会是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的目的就是要达到, 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统一。这就要求建立起具有共同价值认知的荣辱界限, 以此形成社会的凝聚力、向心力。荣辱观明确了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最后,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德品质标杆。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如何判断行为得失做出道德选择, 使人们精神境界得到进一步提升。荣辱观给予了明确回答。

——李晓玲 《江东论坛》2006 年第4 期

2.共产党员要带头学习实践“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队员,中国共产党员在当今形势下,带头学习、实践“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率先垂范和导向作用,对整个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和文明程度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共产党员应该如何带头学习实践“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做到理想信念的鉴定,打好基础;然后要做到学习、了解和掌握有关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内涵和相互关系,在当今时代的地位和作用;其次,在熟悉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从理论上真正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髓;再次,就是实践。我们知道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如果有了好的理论只是将它束之高阁,再好的理论也是没有用的。
我们共产党员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鉴定信念,并付诸行动,这是共产党员最起码的党性体现。为了实现这一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需要几十代,甚至几百代共产党人为之奋斗,而每一代共产党人在最高理想激励下,都应有基本理想和基本纲领目标。当代共产党人的阶段理想、信念就是振兴中华,将社会主义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全面小康社会。要坚定理想信念,就要体现在坚持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上。只有坚定理念信念,才能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打下坚实的政治思想理论基础。
    ——叶国祯 《党群在线》

3.渗透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高校德育的必然选择

当代青年学生中道德观念与行为之间脱节,同一意向中的相互冲突和彷徨几乎随处可见。例如:调查显示,有30. 6 %的学生对于“当代西方学说和理论能否取代马克思主义成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指导思想”作了“说不清楚”的回答;学生党员对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关注的比例仅为26. 4 %;对于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不良信息时,仅有11. 5 %的学生选择“仔细阅读,并提醒相关部门”,说明学生一方面排斥、批评社会现实的不完善,另一方面又停留在无责任的“旁观者”、“局外人”的身份上。调查显示,有38. 8 %的学生选择“在不损害个人利益的前提下,维护集体利益”,对于“社会约束和个人自由关系”的认识,仅有44. 0 %的学生认为前大于后,说明他们崇尚民主、平等、竞争、奋斗,另一方面却是国家、集体意识的极端淡化和个人极端自私的增加。另外,以自我为中心,多考虑自己,少顾及别人;对社会要求高,对自己要求低的现象在大学生身上也有所体现。在评价“大学生群体的诚信意识”时,认为很强的占4. 6 % ,强的占20. 2 % ,一般的占55. 5 % ,不强的占13. 0 % ,一点都不强的占6. 8 %;而在评价“大学生本人的诚信意识”时,认为很强的占28. 6 % ,强的占51. 6 % ,一般的占18. 3 % ,不强的占1. 1 % ,一点都不强的占0. 3 %。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反映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又反映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既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又体现了尊重知识、尊重劳动、遵纪守法等人类普遍的基本价值;既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先进性,又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广泛性。因此,它作为一种社会的价值认定,能够唤起人们的广泛共鸣,成为人们行为的价值向导;作为一种个体的心理感受,则能够使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实实在在的体验,成为提升人们道德人格的内在动力。

—— 王兆珍,赵希波,孙国翠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11月第6期

4.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石

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文明建设的思想,解决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进程中的道德基准问题,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了基石。校园文化氛围是有特定的社会文化传统、政治、历史背景和学校自身历史、人文、学术、人际关系和物质环境等诸多因素共同整合而成的文化环境,对学生的行为与习惯形成、观念与意识的改造、知识与能力的掌握具有一种潜在的、隐性的却又是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是一种宽松而活跃、开放而自由的育人环境,是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的统一,是校风和学风的统一,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全面育人,全程育人。校园文化重点是人文教育,体现的是一种人文关怀,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们要把荣辱意识融入到这种人文教育中,融入到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用润物无声的感染力和感化力,滋润学生的心灵,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成为一种校园文化沉淀,成为一种凝聚人心、推动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价值资源。

——高继宽,王传启《山东电大学报 》2008年第2期

5.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学生努力成为新时代“四有”新人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根本要求。造就时代新人,事关民族的繁荣昌盛和国家的兴旺发达。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培养千百万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任务。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继承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把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基本要求概括为“四有”,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合格公民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指引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行动指南。从我做起,自觉实践。个人的道德实践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途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关键是引导人们自觉进行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的道德实践,使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在日常道德实践中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学习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人物的事迹,接受社会主义崇高道德情操的熏陶,做新时代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胡季仲 《离退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