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科学研究  科研进展

沈颖课题组《Journal of Neuroscience》揭示PICK1新功能

发布日期 :2015-04-24    来源 :系统管理员    阅读次数 :1520

        4月22日,美国神经科学学会会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在线发表了沈颖课题组的研究论文:“Protein interacting with C-kinase 1 deficiency impairs glutathione synthesis and increases oxidative stress via reduction of surface excitatory amino acid carrier 1”。该研究首次发现 protein interacting with C-kinase 1 (PICK1)的新作用:调节谷氨酸转运体EAAC1的神经元表面表达,并因此影响神经元中的谷胱甘肽合成。PICK1缺失导致老年动物的神经元氧化应激反应增强,可能参与动物和人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PICK1因为其特别结构形式(包含PDZ和BAR结构域)一直广受关注。已经有多篇论文发现其在突触可塑性,突触传递,脊髓痛,胰岛素分泌等多个方面起重要作用。近来发现一些PICK1相关蛋白在一些神经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症,渐冻人症等起作用,提示有可能PICK1在这些神经疾病中有作用,但相关研究非常初步,没有揭示PICK1如何影响神经元的病理性异常

沈颖课题组首先发现,PICK1敲除小鼠存在氧化应激增强的现象。有意思的是,PICK1突变人体也存在氧化应激增强。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构思严谨的实验,研究组发现氧化应激主要在神经元上,并且是年龄依赖的和导致小胶质细胞激活。神经元的氧化应激主要是由于活性氧代谢能力下降,与线粒体功能没有显著相关性。进而,研究组发现神经元中的谷胱甘肽含量降低是活性氧下降的原因,而运输谷胱甘肽的谷氨酸转运体EAAC1在神经元膜表面表达的下降又是导致谷胱甘肽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最后,研究组还发现活性形式的ras基因家族Rab11的减少是导致EAAC1膜表面表达下降的原因。本研究有两个创新点:1) 首次报道PICK1与氧化应激相关,为明确PICK1在退行性神经疾病的致病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2) 发现了调节EAAC1 表达的新机制。

       该论文第一作者是博士生王亚楠,他在2013年《PLoS One》上发表了共同第一作者的研究论文。周亮讲师为该课题做出了特别贡献,首先发现了PICK1敲除小鼠的氧化应激增强现象。该课题的合作单位包括宁夏医科大学和湘雅医院。项目受科技部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Richard Huganir教授和香港科技大学的夏军教授提供了PICK1敲除小鼠。

Wang YN, Zhou L, Li YH, Wang Z, Li YC, Zhang YW, Wang Y, Liu G, Shen Y. Protein interacting with C-kinase 1 deficiency impairs glutathione synthesis and increases oxidative stress via reduction of surface excitatory amino acid carrier 1.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2 April 2015, 35(16): 6429-6443.